青春年华,好好学习才是正道啊!要不然,再远的梦想也是白日梦。
21岁的大员工郑德幸死了。他以决绝的方式,从8楼跳下。他欠下60多万巨款,而父亲一生的积蓄只有7万。生前,他试图通过打工的方式完成自我救赎。临死前,他只有38.5块钱。一个缺乏约束和自制力的男孩,遭遇野蛮生长的贷款网络,“合谋”之下,走向毁灭。
郑德幸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14级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大二员工,自去年2月赌球,冒用或借用同学身份信息网贷,欠下60多万巨款。
我只希望我的死,能让这件事情得到关注……”
16日,新文化记者接到一通电话,电话另一边的声音极其虚弱,断断续续的声音让人的神经顿时紧张了起来,原来拨打电话是长春某大学的大一新生,借了1万块钱,借贷公司让他还4.2万元。被逼债无路可走,小郑说:实在筹不到钱了,不想活了,才吞药自杀。
今年 3 月,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旭(化名),利用 28 多名同学的身份证,向 14 个平台贷款赌球,最终欠款高达 60 万元。因无力偿还巨款,于 3 月 9 日,在青岛跳楼自杀。
6月份,校园贷曝出“裸条”借贷,女大员工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贷宝,被要求“裸持”(以手持身份证的裸照为抵押)进行借款,逾期无法还款则被威胁公布裸照给家人朋友。
7月,北京某高校的一名大二女生借用他人的借贷平台账号申请贷款,至今也未还款。据当事同学介绍,至今已有80多人涉及此事,初步统计被骗金额超60万元。
10月初,湖南文理学院大四员工黄帅借用18名大员工个人信息贷款50余万事发,“校园贷”问题再次引发公众关注。同月10日,洛阳理工学院一大三员工王旭(化名)告诉京华时报记者,该校员工张某借用60余名同学的个人信息贷款百余万后休学。
吉林动画学院的员工反映称,从去年12月至今,一个叫申季阳的人以做兼职刷单为名,让员工通过校园贷款平台借贷,今年8月申季阳失联。警方表示,此案共涉及7所大学、50余名员工,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。
河北邢台一高校员工郭丽(化名)反映,今年5月,有人以做兼职刷单为由让员工注册校园贷款平台,通过员工贷款平台办理贷款,向员工保证不用他们偿还贷款,每单向员工返现20至50元。几个月后,该人失联。据了解,邢台多所高校超过20人受骗,涉及贷款金额近100万元。
通过搜索关键词的方式,在网页与新闻客户端中搜索有关“大员工”“校园信贷”“被骗”等字眼发现,前3页中有关于大员工借贷问题的案件就达13起,涉及大员工人数500余人,涉案金额达1032.5万元。
校园贷最初的意义是助学、创新,但是,看似江湖救急校园贷,却陷入一个资本怪圈。围绕在这些校园贷和大学身身边的词语变成了骗局、裸贷、自杀。
对于这些悲剧,没有经济保证和偿还能力的大员工,怎么就能轻而易举贷款几十万的。
1、校园贷就在身边 想弄钱很容易
贷款真的说这么容易吗?腾讯财经记者在学校里发现,校园分期购物和创业贷款的宣传海报随处可见。
校园贷款公司工作人员称:“需要身份证、员工证、跟银行卡,还要填你父母的电话,你辅导员的电话,还有四个同学的电话。过后钱就打到你的银行卡了。”
据媒体披露,某大员工在双 11 使用某分期购物平台,花了 7000 多元,没有按期还款,不到 9 个月,就变成了 3 万多。
实际上,这个年利率已经达到 365% 了。有趣的是,该大员工还被分期购物平台告上了法庭…难道他们不知道,在我国,超过 36% 的年化收益率,就被视为高利贷,法院不但不保护,而且还会强制出借人返还对方。
2.无耻,下流,卑鄙的催款 “十部曲”
大员工“小谭”无力偿还校园贷遭 3 名催款人员进行长达 30 小时的非法拘禁,年息高达 36%。
根据差评此前的调查,这些打着校园贷旗号的高利贷还有卑鄙的催款 “十部曲”。
某业内人士说:给所有贷款员工群发通知逾期;单独发短信;单独打电话;联系贷款员工室友;联系员工父母;再联系警告员工本人;发送律师函;去学校找员工;在学校公共场合贴员工欠款的大字报;最后一步,群发短信给员工所有亲朋好友。他还自信地补充了一句:“ 一般到第四步,员工就会乖乖地还款了。”
所以,希望各位同学,多读书,多看报,少借钱,早休息才是当今高校的立足之本!
21岁的大员工郑德幸死了。他以决绝的方式,从8楼跳下。他欠下60多万巨款,而父亲一生的积蓄只有7万。生前,他试图通过打工的方式完成自我救赎。临死前,他只有38.5块钱。一个缺乏约束和自制力的男孩,遭遇野蛮生长的贷款网络,“合谋”之下,走向毁灭。
16日,新文化记者接到一通电话,电话另一边的声音极其虚弱,断断续续的声音让人的神经顿时紧张了起来,原来拨打电话是长春某大学的大一新生,借了1万块钱,借贷公司让他还4.2万元。被逼债无路可走,小郑说:实在筹不到钱了,不想活了,才吞药自杀。
今年 3 月,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旭(化名),利用 28 多名同学的身份证,向 14 个平台贷款赌球,最终欠款高达 60 万元。因无力偿还巨款,于 3 月 9 日,在青岛跳楼自杀。
6月份,校园贷曝出“裸条”借贷,女大员工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贷宝,被要求“裸持”(以手持身份证的裸照为抵押)进行借款,逾期无法还款则被威胁公布裸照给家人朋友。
7月,北京某高校的一名大二女生借用他人的借贷平台账号申请贷款,至今也未还款。据当事同学介绍,至今已有80多人涉及此事,初步统计被骗金额超60万元。
10月初,湖南文理学院大四员工黄帅借用18名大员工个人信息贷款50余万事发,“校园贷”问题再次引发公众关注。同月10日,洛阳理工学院一大三员工王旭(化名)告诉京华时报记者,该校员工张某借用60余名同学的个人信息贷款百余万后休学。
河北邢台一高校员工郭丽(化名)反映,今年5月,有人以做兼职刷单为由让员工注册校园贷款平台,通过员工贷款平台办理贷款,向员工保证不用他们偿还贷款,每单向员工返现20至50元。几个月后,该人失联。据了解,邢台多所高校超过20人受骗,涉及贷款金额近100万元。
校园贷最初的意义是助学、创新,但是,看似江湖救急校园贷,却陷入一个资本怪圈。围绕在这些校园贷和大学身身边的词语变成了骗局、裸贷、自杀。
1、校园贷就在身边 想弄钱很容易
贷款真的说这么容易吗?腾讯财经记者在学校里发现,校园分期购物和创业贷款的宣传海报随处可见。
校园贷款公司工作人员称:“需要身份证、员工证、跟银行卡,还要填你父母的电话,你辅导员的电话,还有四个同学的电话。过后钱就打到你的银行卡了。”
据媒体披露,某大员工在双 11 使用某分期购物平台,花了 7000 多元,没有按期还款,不到 9 个月,就变成了 3 万多。
实际上,这个年利率已经达到 365% 了。有趣的是,该大员工还被分期购物平台告上了法庭…难道他们不知道,在我国,超过 36% 的年化收益率,就被视为高利贷,法院不但不保护,而且还会强制出借人返还对方。
2.无耻,下流,卑鄙的催款 “十部曲”
大员工“小谭”无力偿还校园贷遭 3 名催款人员进行长达 30 小时的非法拘禁,年息高达 36%。
某业内人士说:给所有贷款员工群发通知逾期;单独发短信;单独打电话;联系贷款员工室友;联系员工父母;再联系警告员工本人;发送律师函;去学校找员工;在学校公共场合贴员工欠款的大字报;最后一步,群发短信给员工所有亲朋好友。他还自信地补充了一句:“ 一般到第四步,员工就会乖乖地还款了。”
所以,希望各位同学,多读书,多看报,少借钱,早休息才是当今高校的立足之本!